學術交流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侯樣祥做客我?!拔囱雽熣搲?/h1>
2023-10-27 15:11 文/設藝學院 郭西雅 圖/張哲滔 點擊:[]

10月23日,為提升學院碩士、博士研究生學術修養(yǎng)、論文撰寫能力,加強學術道德建設,促進研究生在學術探索過程中深度思考,設計與藝術學院(絲路文化與傳播學院)特邀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研究員、編審侯樣祥做客“未央導師論壇”,作了題為“藝術學研究法與論文寫作”系列的三場學術報告。報告會由設藝學院院長劉宗明教授主持。

侯樣祥老師先后從質疑是獲得好選題的重要手段,“三重證據(jù)法”與資料搜集,邏輯推理無時不在、無處不需,讓研究結論無限接近事實真相,引經據(jù)典與抄襲剽竊之界線及學位論文的基本構架等六個方面展開,講授風格科學嚴謹、深入淺出、詼諧幽默,為學生在搜集資料、選題和開題等方面提供了實質性的研究思路。同時強調成功選題的關鍵在于質疑,并引用胡適先生“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觀點,鼓勵學生積極挑戰(zhàn)經典和常識。

講座結束后,侯樣祥老師全情投入地回應在場學生的提問,耐心解答學生的疑慮,同時分享了更多學術研究與寫作的珍貴見解。三場報告內容既有深厚的理論知識,又有生動的名人軼事,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引經據(jù)典的案例給與會師生在學術研究與論文寫作方面帶來非常有價值的啟發(fā)。

新聞小貼士:

侯樣祥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研究員、編審。1986年畢業(yè)于山東大學歷史系。研究方向涉及歷史學、科學人文關系、藝術史論、文化智庫、藝術教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先后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史哲》、《近代史研究》等報刊發(fā)表文章百余篇。其中7篇文章被《新華文摘》長篇幅轉載,一篇文章被《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全文譯成英語發(fā)表。策劃、主持有國家八五規(guī)劃、十五規(guī)劃重點圖書“抗日戰(zhàn)爭史叢書”、“我的科學觀·我的人文觀”,前者榮獲第二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近年來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策劃美術展覽十余次。《藝術學研究法與論文寫作》專題講座已在全國24個?。ㄊ?、自治區(qū))的90余所大學線上線下巡講達286場,聽眾超10萬人(次)。

(核稿:米高峰 編輯:劉倩)

上一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姜海峰研究員做客我校“前沿科學報告” 下一條:西京醫(yī)院藥劑科楊志福副主任做客我?!拔囱雽熣搲?/a>